[Home]
[Databases]
[WorldLII]
[Search]
[Feedback]
浙江省地方法规 |
【发布文号】市委〔2002〕18号
【发布日期】2002-07-27
【生效日期】2002-07-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若干意见
(市委〔2002〕18号)
(2002年7月27日)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这为我市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自身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要实施进取性的应对战略,主动出击,趋利避害,抢抓“入世”先发效应,加快“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步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杭州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接轨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全面转变政府职能,重点解决好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委〔2001〕17号),对与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规则不相适应的审批事项,凡能取消的,予以取消;凡能下放、转移和实行事后监管的事项,予以精简。对确需保留的审批、核准、审核事项,严格规定审批内容,明确审批条件,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2、实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决策和行为的透明度
―――明确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主要公开事项有: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决算及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和计划;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许可、登记、注册、年审事项;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依据和主要用途;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情况,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和支付管理情况;工程招标、投标事项和重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政府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的情况;政府涉外服务事项等。
―――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统一行政程序,规范行政权力,实行政府规章、重大决策、行政标准、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公开,使政府行为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有序、高效地运行。今后政府出台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通过《杭州政报》、“杭州政府网”向社会公布。
―――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渠道。重大决策事项,特别是利益分配和制度安排方面的重大事项,采用审议会、听证会、网上办公系统等形式,听取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并允许公众和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参与决策活动,监督决策实施。
3、坚持依法行政,将政府行为纳入法制轨道
―――完善与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法规规章体系。根据我国政府的承诺,继续对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相符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清理,进一步巩固清理成果。依照法制统一原则和地方立法权限,加强地方立法预测,加快地方立法工作,在不与现行法律法规精神相抵触的前提下,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法制建设要先行一步。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备案审查工作,防止与法律、法规、规章及我国“入世”承诺不一致的情况发生,维护政令统一。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审查制度,落实行政执法主体公示、委托执法备案审查等监督制度,健全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执法投诉,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作用,推进依法行政。
4、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优化公共财政支出。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逐步清理和压缩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公共财政事项支出,取消地方制定的先征后返等减免税政策;逐步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逐步提高财政对维护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公共工程支出的能力。规范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供应,按公益型、准公益型、经营型3种类型实行不同的财政供给制度。调整财政税收政策,规范财政税收操作,促进企业发展。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尽快制定《杭州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将政府采购的范围逐步扩大到货物、工程、服务3个大类,并有条件地向国外企业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加快建立包括供应商、中介机构准入政府采购市场资格、政府采购行政投诉受理程序等制度。
5、加快中介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理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解除政府与中介组织的行政隶属关系,把社会审计、财务顾问、资产资信评估、建设项目监理、律师服务、公证等工作交给中介组织承担;把执业资格审查、行规制定、行业协调等工作转由行业协会承担;把人才中介、信息咨询、专利代理等业务交由中介组织企业化独立运作。不能由中介组织行使的行政职能交回政府。
―――规范中介组织。尽快制定《杭州市经济鉴证类中介组织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对中介组织,尤其是经济鉴证类中介组织进行以合伙制为主要形式的改制,强化其法律责任。推进中介组织的改组、合并,促进其上规模、上水平。加强对中介组织管理的法制建设,严格规定中介组织的执业条件和执业资格,完善中介组织自律、行业协会监管、政府监督指导3个层次的监管机制。
―――加快行业协会发展。加快制定《杭州市行业协会暂行办法》、《关于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行业协会管理协调机构,设立行业协会发展资金,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推动行业协会建立协商共议、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沟通等四大作用。
二、提升杭州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6、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招商引资政策,调整兑现方式,强化工作责任制,建立招商引资资金,确保有地、有钱、有人、有办法、有政策、有项目招商。按照我国“入世”承诺,逐步开放利用外资领域,扩大引资规模,改善外商投资结构。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采取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风险投资、境外上市、吸收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引进资金,鼓励外商以购并方式参与企业改制、改组。重点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跨国公司来杭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区域总部。
―――扩大对外贸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巩固美国、日本、欧盟、香港等主体市场,不断开拓新兴市场。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坚持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继续扩大纺织、服装、轻工、机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重。研究制定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出口扶持办法,完善对外贸易支持促进体系。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我市产业的比较优势,支持企业向境外拓展,扩大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通过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生产体系和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加快培育我市的跨国公司。
―――扩大对内开放。立足杭州,服务全省,为省直单位和全省兄弟城市在杭发展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发展省会经济。鼓励外地资金参与杭州“大都市”建设,吸引外地优势企业来杭投资兴业。接轨上海,加强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7、加快发展都市型农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区域性不同层次的都市农业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无公害农业,重点培育茶叶、蔬菜、花木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种养业,在5年内建设300万亩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带。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5年内培育30家销售额亿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相互依托的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建立标准化生产、检测检验、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四大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全程质量控制,推进农业标准化,在5年内确保重要食用农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逐步实现与国际先进农产品卫生质量标准接轨。
―――建立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中的“绿箱措施”、“黄箱措施”,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健全综合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信贷与风险保护的支持政策,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对农业发展的外部支持。
8、推进“工业兴市”、“工业立县(市)”,增创工业发展新优势
―――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股权结构,通过规范上市、合资合作、经营者持股、股权流动等途径,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改制中职工工龄置换的意见》(杭政办〔2002〕33号),建立新型劳动关系。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授权经营,健全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
―――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机械、电子、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服装、印刷、包装、工艺美术品等都市型工业,培育通信、软件、女装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抓住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努力使我市的某些产业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重点发展信息和医药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和环保设备产业,建设“天堂硅谷”。
―――优化工业布局。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尽快建立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运作机制,发挥开发区的示范效应。加快江东、临平工业区建设,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区范围内市属工业企业搬迁的若干意见》(杭政办〔2002〕32号),引导市区工业向园区聚集,培育具有杭州特色的产业板块。各区、县(市)要结合推进城市化,抓好科技工业园区建设,强化区域块状特色经济优势。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用足用好国家技改政策,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杭州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资助管理办法》(杭政办〔2002〕30号),试行技改项目备案制度,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与浙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结合,建立孵化基地,发展风险投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贯彻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若干意见》(杭政〔2002〕11号),扶优扶强,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按主营销售收入前20位进入扶持名单。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年内由市财政筹集5000万元资金,用于对有突出贡献企业经营者、企业争创名牌等的奖励。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创办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
9、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商贸流通企业的联合、兼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推进流通业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建设商业特色街区,提升商贸品位和城市形象,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筑区域性物流中心。
促进交通运输、餐饮、公用事业、农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的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提高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三江两湖一山一河”为基础,全面推进“旅游西进”,整合杭州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整体促销,抓好重点景区建设,加快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步伐。办好西湖博览会,抓好2003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大会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会展项目的申办工作,大力发展会展业。
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完善金融功能,发展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等中介组织,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大文化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引进市场机制,重点培育报业、广电、出版发行等文化产业集团,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现代传媒、艺术品生产、文体娱乐、教育培训为重点的文化产业。
10、建设“数字杭州”,推进城市信息化
―――构筑建设“数字杭州”的发展环境。加快制定《杭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条例》、《杭州市信息工程专项规划》、《杭州市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规范》以及促进信息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制定各个应用领域的实施规划,指导电子政务、电子社区、专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大容量宽带多媒体网络、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域公共信息交换平台为基本要素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开放的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多方式的数字化信息传输、接入和交换,增强中心城市的信息集散功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集约化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网络共建和资源共享。
―――加快推进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以国家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电视4个试点和国家软件产业化、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2个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重点推进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政府门户网站、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市民一卡通(社会保障卡)工程、3S系统应用工程建设,带动和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三、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11、建设“信用杭州”,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强化政府信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办好“12345”市长公开电话和“96666”投诉公开电话,健全社会监督网络,强化政府的政策信用、执法信用和服务信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信用杭州”建设协调小组,统一组织协调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提升企业信用。建立以企业经济户口为依托、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信用管理体系。2002年底前搭建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融企业信用投诉、公示、查询和征集于一体的“杭州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全社会信用咨询和监督提供全方位服务。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企业诚信经营。
―――建立个人信用。加强信用教育,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增强个人守信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培育个人征信的外部环境,加快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使个人信用成为市民的“第二身份证”。
1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参与收益分配的奖励机制和有效利用知识产权资源的运行机制,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鼓励企业加强对产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跟踪、研究、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技术飞跃。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争创驰(著)名商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建立科学高效的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和完善政府各类计划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研究建立行业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大力发展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做好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从司法和行政方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种侵权行为,及时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加强音像制品、出版物管理,整顿规范文化市场。
13、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构筑人才高地
―――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推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加大人才市场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办好各级基础性人才市场,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创办高级人才俱乐部,重点发展网络人才市场和网络人才信息库,拓展功能,推进人才中介多元化进程,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一个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落实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建立股权期权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技术资本化,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杭州成为“求知创业天堂”。
―――加强人才培养。实施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多种手段强化培养。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送一批企业经理(厂长)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大公司、大企业或商务基地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教育国际合作,推进教育国际化。加快“大学城”建设,着力培养计算机应用、网络和电子商务、生物工程、市场营销、技术与管理等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积极从国内外引进各类人才。广辟揽才渠道,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孵化场所和生活便利,建立“人才居住证”制度,加大政策引才力度,进一步推动人才流动的柔性化,着力引进一大批精通国际语言和事务的高新技术人才、国际金融和贸易人才、工商管理和跨国经营人才等。办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吸引海外学子来杭创业。
14、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责任和范围。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完善政府项目的资本金制度和项目法人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决策和实施的监管。建立“股权投资、动态管理、有效退出”的政府投资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原则,除政府直接投资或控股外,各类投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可由投资者自主决策。改革现行的投资规模控制方式,建立投资分类管理体制,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拓展吸引社会资金的渠道。制定引导、促进和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完善投资环境,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通过项目法人制度吸引社会资金直接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鼓励采用特许经营权、资产经营权、收费权转让等方式筹集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外部资金。对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采用不同的投资方式,为民间资本提供可选择的介入领域。
―――加大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信托等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以改造股本结构为核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社会资金参股,条件成熟时也可引进外资参股。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组建农村合作银行。鼓励各类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建立创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城市建设投资基金。积极推行投资租赁、项目融资等多种投融资方式,进行重点项目可转换债券发行试点。
―――积极推进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杭政办〔2002〕34号),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的发掘和培育机制,推动一批企业在海内外主板及海外创业板上市融资。加快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增强上市公司持续融资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拓展产权交易市场功能,赋予其开展高科技企业产权(股权)集中交易的职能,搭建地方资本市场的平台。
四、建立完善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工作机制
15、建立应对反倾销和抵制倾销的工作机制
―――建立应对反倾销工作机制。构筑由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和骨干企业共同组成的针对反倾销、反补贴的防范和应对体系。设立反倾销应诉资金,依靠中介机构,支持、督促企业积极开展反倾销、反补贴的应诉工作。通过各种渠道,为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国外市场商情信息服务,并加强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协调和价格自律,及时指导我市行业和企业规避市场争端。
―――建立抵制倾销工作机制。建立针对进口产品倾销的市内行业损害预警体系和调查取证系统,高效率地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工作,调查或协助调查进口产品在我市存在的倾销行为及其对相关产业、企业造成的损害。
16、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工作机制
―――收集和研究国际贸易中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态、信息。研究并掌握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壁垒情况,尤其要密切跟踪技术性限制措施的发展动态,建立相对应的技术法规和国际标准信息数据库,为我市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组织力量帮助企业采取相应对策,预警和规避国际贸易中可能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建立完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推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装备,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加强产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为我市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建立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可靠的保障。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ISO9000、ISO14000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健全出口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17、加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调、咨询和研究工作
―――建立杭州应对加入世贸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市政府办公厅及市农办、计委、经委、建委、旅委、体改办、法制办、信息办、财政局、人事局、贸易局、外经贸局、工商局、民政局、科技局、质监局、药品管理局、贸促会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研究制定和协调处理我市适应世贸组织的有关政策和重大事项。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建立杭州世贸组织信息查询服务中心。由市质监局负责,联合有关专家学者,抓紧筹建杭州世贸组织信息查询服务中心,开通世贸组织咨询服务热线和网站,加强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形成有效运作网络,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抓紧过渡期应对措施研究。抓紧研究世贸组织协议中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和我国过渡期享有的权利,提出我市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措施,提高我市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能力。各行各业要认真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对自身带来的具体影响,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抢抓“入世”先发效应,利用过渡期,形成各自发展优势。
18、加强世贸组织知识宣传、培训工作
―――加强世贸组织知识的宣传。报社、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要采取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辟杭州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专栏,全面、系统、准确地宣传世贸组织知识,营造全社会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浓厚氛围。
―――加强公务员世贸组织知识培训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世贸组织知识培训工作,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分期分批对公务员进行培训,认真学习、研究世贸组织有关协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书,转变观念,增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努力做到熟悉并熟练运用规则。市委组织部要会同市人事局、外经贸局尽快制定世贸组织知识培训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公务员出国培训。
市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制定出具体实施细则。各区、县(市)结合当地实际,参照执行本意见。
AsianLII:
Copyright Policy
|
Disclaimers
|
Privacy Policy
|
Feedback
URL: http://www.asianlii.org/chi/cn/legis/zj/laws/024d720cb096d6a78e3fb924b8892e2c712bdef3